EN
物联网 ,零售和其他行业的颠覆者
来源: | 作者:jos-china | 发布时间: 2019-05-31 | 772 次浏览 | 分享到:

物联网 为更加智能的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城市是全球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重点关注领域。阿姆斯特丹、伦敦、法兰克福、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均开展了首创性智能城市活动。活动范围涉及广阔,从公共服务到医疗健康,从交通、运输到公用设施。上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例如管理交通流量、更高使用能源以及制定可预测性更强的政策,从而更高效地管理城市,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上述愿景,智能城市需突破原则限制,并需要来自不同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司、技术供应商和私有行业公司的通力合作。即便是仅内部部署智能技术的公司,也需要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整合协作,且各部门均需具有独立预算以及优先管理内容。

重塑零售业

HKBN JOS业务开发和物联网总监SankarVillupuram表示,零售业能够通过智能城市环境获得明显优势。由于消费者在线消费和实体店内消费的情况不断变化,零售商应当做到临危不乱。“零售商所处的零售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不仅如此,零售商还需要面临众多不利条件的挑战,包括不断上涨的业务成本,以及消费者从实体店到网上购物的转变。通过对库存水平进行持续监测,如希望实现对于货架产品价格的实时变更,从而进行闪电促销活动,无论对于实体店还是分销中心,物流网(IoT)均是一项有效的实施措施,能够提供多种途径实现上述目的。能够及时了解产品所在位置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的零售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交付送货服务,或可有效处理智能库存供应工作,而那些无法及时了解产品位置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的销售商,将被市场淘汰。”

已在单一行业部署的技术能够被用于其他多个领域,例如人群管理和交通流量,或分发交通或游客信息。尖端技术的具体应用,是构建智能城市环境这一大趋势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供智能城市战略

联合国(UN)预计,到2050年,全球约有70%的人口将居住于城市中心区域。该类新增城市人口中,将有90%的人口来自亚洲和非洲地区。亚洲城市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因此,更高效、更具机构化以及更具组织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亚洲地区有92%的公共主管机构将技术视为核心要素;对于下一代城市人口增长的挑战,智能城市的发展是针对该类挑战的解决方法之一,而这一观念目前正在逐步形成和推广。

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已宣布实施了多项活动,而智能城市战略正是其中之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之前,里约奥运会奥组委将其总额达22.5亿美元预算的20%用于技术投资。而即将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也将成为亚洲智能城市投资的推动器。

Villupuram坚信,如果我们希望实现智能城市的预期,我们需要对已采取的措施重新进行考量。其表示:“智能城市计划通常需要自上而下式的宽阔视野,且存在众多复杂问题。如欲着手实施智能战略,实施组织需对其适用的流程和工作步骤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改良。按照自下而上方向打造智能城市,应是实现智能城市这一目的的较有效途径和方式。”

科幻小说作家William Gibson最先提出“网络空间”这一概念。其曾写道:“未来已经到来——只不过它的分布不够均匀罢了”。与之相似,正如Villipuram所述,在当前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相关技术和新创活动,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实现铺设道路。究其核心,智能城市将以物联网为建设基础。智能城市的精华就在于为社会提供具备连接能力的设备和公共资产,并将上述设备和资产整合至覆盖全城市的网络之中。这一成果将有助于人们获取更优质的信息,提升决策水平,并当可行时,实现决策的自动化。我们已经见证了很多行业在此方面的良好发展,诸如制造业、城市规划业、零售业、汽车业、能源业、建造管理业以及医疗业等。这为我们提供了可参照的指引,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高效利用机器互连能力,提升智能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工业4.0的经验

Villipuram引用“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该领域的典型事例。尽管技术几乎已经覆盖当前的所有制造业,但控制工艺流程的传感器和监视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传感器与监视器相互分离,且均独立于控制更宽泛业务的系统,例如供应链、库存、运输或融资等。在工业4.0下,该类独立部分将予以互连,且其数据将整合至全面的管理系统之中。

Villupuram表示:“对于工业4.0所具备的推动智能城市发展的能力毋庸置疑,显而易见,例如在能源和水供应领域。对于城市而言,工厂希望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因此,随着工业4.0的推进,我们将见证替代现有系统和工艺的全新系统和工艺,从而形成更丰盈、更具体的理解和见解。通过该类过程所获取的经验,不仅可在工厂内部推广,更可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如果工业4.0为我们展示了物联网对于制造业的影响,那么物联网应亦可重塑其他行业的框架。

可持续性和宜居城市

在城市环境之中,一家来自德国的创意新创公司Green City Solutions将物联网与最尖端生物技术进行结合,成功打造出“城市树”- 能够“吸食”污染的宜居城市功能。20167月,亚洲地区第一棵城市树抵达香港。城市树的苔藓微生物能够移除氮氧化物、臭氧以及大气中的其他颗粒物,从而可创造面积最大达50米的无烟区,而物联网传感器能够监测空气质量,以便为与降低污染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物联网能够为我们提供智能垃圾桶,当需要清理时,其会向我们发出通信信号,而路面传感器能够监测违法停车情况,并告知停车管理人员,从而优化交通状况。

Villupuram对上述新创活动所具备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随着上述项目不断羽翼丰满、成形,我们将开始看到智能城市的初步规划格局。这种格局并非笼统的全面规划,而是简洁、实用且可负担的具体措施,促进城市、企业和居民的增益发展。随着初步路线明确确定,这一成绩将为我们提供打造全新解决方案的更多机会,并与其他系统进行连接,从而通过全新途径有效解决痛点。为某一特定行业设计的解决方案通常能够适用于其他行业,因此,这就为企业发掘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自身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获取更多方案详情

HKBN JOS致力帮助您IT运营及数字化转型,让我们了解如何助您成就伟业。

立即咨询 >